post | sidebar | footer

2011年12月31日

自知之明

0 comments
對於要用多少時間
才能了解自己這種問題
沒什麼精確肯定的答案
活著的時候
不都在了解自己嗎
至於什麼時候才知道自己
大概是哪種人這種事
好像沒那麼重要
所以早忘了

問這個問題的人
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
回答這個問題的我
感覺到血液中的邪惡
正在流動

以德報怨太高尚
以直報怨很中肯
但更多的時候
無法控制想使壞的衝動
才是平常

究竟是不能或不想
倒無所謂
還知道避開那些討厭鬼
以避免使壞躍躍欲試
才是近來的自知之明

2011年12月29日

國民旅遊卡

0 comments
不確定何時開始
國民旅遊卡特約商店
比比皆是
那時只覺得國民旅遊卡真了不起
但這究竟是張什麼卡
一點概念也沒有
總可以打折什麼的吧

終於在正妹的畢旅
忍不住問了山水軒
國民旅遊卡的申請方式
櫃檯人員似笑非笑
原來
這是張因為身分才能申辦的卡片

當下
國旅卡都不國旅卡了
難道不是這些身分的人
就不是國民嗎
就不會旅遊嗎
卡片有什麼功能倒是其次
無法得到才是重點

曾經
滿心期待能得到這張
萬能國民旅遊卡
而今
卡片入手時的欣喜
僅僅因為
這是人生的第一張信用卡罷了

假國民旅遊之名
行掠奪資源之實
果然
隱藏在背面的憤恨不平
依舊鮮明

2011年12月27日

暖呼呼臉嘟嘟

0 comments
197沿途
有幾個村落
沒幾輛車
其中那14公里的碎石路
更彷彿置身魔戒秘徑
葉片盡落黃綠相間
樹木僅是屹立不搖
就已然生氣無限
稍不留神拔起那深入土裡的氣根
會講話的樹人說不準正要甦醒呢

4.5公里
有幾張桌子
沒幾個人
其中那燒著樟木的炊煙
像極了泰北某戶人家
版畫銀飾臘染籐編
作者不在家
處處皆藝術

台30玉長公路
安通溫泉暖腳
南安瀑布心涼
五餅二魚聖誕節不打烊
印著玉里郵戳的卡片
漫步到家了






2011年12月20日

冬天

0 comments
冷到吱吱叫
弓起身子
小腹用力
都還是不足以抵擋
空氣中飄蕩的寒意
那是我所熟悉的冬天

窩著長到足以拖地的懶人毯
火鍋咕嚕咕嚕嗆嗆滾
緊閉的窗戶起霧了
幾百瓦的暖扇
戴著過時扁帽的阿公
腳上還套著厚厚的毛襪

越過北回歸線的冬天
一不小心中午也還是會冒汗
早晚稍微偏涼
薄長袖再帶件外套剛好

偶爾冷氣團或寒流來襲時
會有那麼一天
也就那麼一天
突如其來的頭痛
就好像山上的夜晚
那無法言喻的冷冽
是溫差吧

也不是不下雨
但這兒的太陽
可比北風強勁
一露臉
冬天就不知哪去

2011年12月5日

臉書

0 comments
沙洲說她很忙
在弄有機認證
也預備蓋下一座溫室菜園
除了不用臉書的我之外
其他春花兒的動態
大致能掌握
沒空和我多msn
不一會就離線了

所以
如果會和朋友失去聯絡
是因為沒有臉書

前些日來了文
各單位要指派人員
每日瀏覽臉書
隨時掌握留言資訊
以求第一時間回應為要

所以
如果會搞不定工作
是因為沒用臉書

有臉書帳號
不代表有閱覽率
也不等同
友誼就能維繫
回應一定滿意

沒空的人照樣沒空
拜臉書所賜
失去聯絡
多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沒有的人不能沒有
拜臉書所賜
長官下令
就連不想用的自由都沒有

2011年11月26日

這輩子就

1 comments
這輩子就活個40歲差不多
是10歲出頭的語出驚人
30歲的現在
距離40歲也只剩下10歲
好像不太長

這輩子就是他了
是我聽過最動人的告白
沒有預警
她淡淡地陳述
可惜曾經的篤定
也漸漸消亡

這輩子就慢活在東部
是不下數次的想像
等到真正生活在那裡
又深怕從此跟不上世界的腳步
走出真善美的西門町夜晚
深深的懷念

什麼時候
才會就這樣
不再那樣
這輩子就怎樣呢

2011年11月6日

所謂幽默

0 comments
我原以為
阿公聽到開30公里車去吃飯
會大吃一驚跑那麼遠
沒想到他的反應是
從板橋騎車到石門水庫40公里
所以30公里不算什麼

我原以為
阿公聽到開30公里車去吃飯
會大吃一驚是什麼好料
沒想到他的反應是
我家附近沒東西吃
所以才需要跑那麼遠

我原以為
阿公聽到台東有是一個
可以和魚蝦游泳的泳池時
會覺得很新鮮
沒想到他認為那是被放養的魚池

我原以為
阿公聽到那個泳池是天然湧泉
所以才有魚蝦後
會好奇游在其中的感覺
沒想到他的反應是
那可以釣魚嗎

我原以為
在縣長官邸聽見美國客人說
I'm sure your English is better than my Chinese
已經十足幽默
但這還真比不上
一個老大人直白的反應

2011年10月30日

青春地圖

0 comments
感覺青春是張過期的地圖
不確定是幾歲之後開始
對於在地圖上遊走的身影
總是特別想念
深怕一晃神
就不再是自己

Suming不想原住民的音樂
被定調為民謠
融合了弦樂團重新編曲
穿起了緊繃多於舒適的襯衫
只為走出一條更寬廣的路

都蘭的孩子
來到板橋萬坪公園歌唱
板橋的孩子
跑去臺東生活
最想去的地方
從來就不是個地方
而是種心境

就像是偶然的回家午後
在彷彿新竹的風中
欒樹的花色深淺不一
聽歌的人群身旁
滑冰的孩子跌倒
久違了吳志寧
想念的心情

待在臺東的日子
怎麼數都不算長
不好好生活
時間過去了
就不會再回頭

2011年10月25日

自律

0 comments
那是一個不能帶手機進去的地方
層層關卡
關上一道門後
才能開啟下一道門
除了房間的小小窗口外
其他空間都充滿陽光

有點像是國高中的校舍
口字型的幾層建築相連
中庭青蔥翠綠的草地
還有正在曝曬的一排排白色上衣
整齊乾淨明亮

行徑中
並肩合作的兩兩一組
拖地
剪樹
來來回回
金屬的鏈子與地面碰撞的聲響
不疾不徐

那是一個有制度的地方
那裡的人也都規律地生活著
沒有自由卻也嚮往自由
為了有一天能破關
即使門戶洞開也絕不心動
不確定是路不拾遺的心態
抑或眼下的忍耐是為了長遠的未來
又或僅僅是一種安分守己地贖罪而已

我只強烈地感覺到
闖進柵門裡的不速之客
彷彿是吸引人類眼球的新鮮動物
一雙雙目光
席捲而來

2011年10月17日

下雨的綠島

0 comments
就像周美青
不在乎所謂的時尚評論
好衣服好看的衣服
本就值得一穿再穿

我們
也不怎麼管監獄民宿
有什麼豐富的安排
想昏迷的時候
絕不勉強自己起來
在沒有窗戶的房間裡
聆聽頭頂的大雨滂沱
穿著輕便雨衣也要玩耍這種事
就交給食尚玩家吧

第一次走馬看綠島
回望台灣的高山壯闊
印象深刻
這一次什麼都不做
卻對人潮散去的綠島
感到意外

陽光就在連假末的午後
露出些許微笑
似乎連日來的大小雨
都是為了駝著瓶蓋的寄居蟹
打抱不平

島嶼自有其呼吸
無論有人沒人
都在那
很久了



2011年9月28日

沒有永遠的肩膀

0 comments
聽到你知道
沒有永遠的肩膀時
我才知道
這短暫的同事時光
對我多麼地重要

一個我所缺席的放榜日
激動的心情
卻彷彿自己身在其中
分不清是悔不當初
還是壓根沒準備好
迎接你們的離去

雖然我總愛把generation gap掛在嘴邊
卻也是真心喜愛屬於你們的天真爛漫
以後
少了吵鬧二人組的嘻笑怒罵
只剩下為時不長的一點記憶

我知道了
沒有永遠的肩膀
我會堅強的
你們也是
祝福
不用多說

2011年9月21日

今天

0 comments
去年的今天早上9點
起床了
有點緊張
早餐食不知味
苦笑自己

去年的今天早上10點30分
心臟快要吐了
網頁比想像地快
上頭的名字不少
就缺了自己的
淚流不停

去年今天的那個時刻
就好像人生中
其他幾個深刻烙印的片段一樣
都是哭到無法呼吸

背緊靠著老舊藤椅
雙腳屈膝
不確定是否該這麼傷心
只是一想到
從此再也看不到阿祖在家裡下棋吃飯
眼淚就流個不停

那是小小的我
第一次面對死亡
彷彿不倚靠著什麼
就真的什麼都不在了

背緊靠著書桌前的椅子
雙腳屈膝
真的很傷心
因為強烈感受到
弟弟可能認為
我如果死掉了更好

那是好像長大了的我
再次面對死亡
如果不倚靠什麼
怎麼有力量活下去呢

背緊靠著客廳的沙發
沒力氣坐了
怎麼我都這麼痛苦了
卻沒有辦法死掉呢

那是去年的今天
又一次面對死亡
所以在今天
才拿到這張晚到的考試及格證書
該是為了感謝那些我所倚靠的椅背吧

2011年9月18日

小飛

0 comments
小飛定保意味著
不知不覺半年了
這段時間
飛也似地過去
窗外的景色
總瞬息萬變

有的時候
聽著海洋
往山的方向前進
有的時候
小河之歌
卻是徜徉在海邊

飛奔的時候
常忘了身在何處
自由自在
找停車位的時候
再度回到現實
綁手綁腳

才三個多月
讓小飛承載
不屬於我的東西
我不願意
再多三個月
依舊如此

小飛不存在
不會有任何人來問我借
小飛的存在
也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問我借

不借
不需要理由
也不用抱歉

2011年9月6日

這輩子下輩子

0 comments
如果長大後
就有所謂的一家一業
那小時後
何必相親相愛手足情深

金錢或許還能數數
感情難道也分的清楚
沒有什麼成家立業後
就真的斷得了過去
那麼黑白分明

所以
不要用什麼一家一業當藉口
這輩子
是家人
下輩子
無論愛與不愛
都不會再見

2011年8月29日

2個30歲

0 comments
發現媽媽老了
是一種比自己三十而立
還要感慨萬千的難以言喻

有那麼一陣子
隱約地覺察
她身子骨大小故障的頻率
約略攀升
修理後復原的時間
也不如以往迅速
但這些
都不足以認定她老了

總在分開之後
才看得見距離
倒也沒什麼具體變化
就只是照片裡
一同玩耍的媽媽
看起來和過去照片裡的她
不一樣了

這才不得不承認
我的媽媽
老了
但怎麼會呢

媽媽可能還沒準備好
我就已經離家到台東
我也還沒準備好
媽媽就已經老了
時間總是不等人的啊

2011年8月15日

家鄉‧家園

0 comments
以前的板橋
就是個遍布溼地的所在
為了涉水便利
搭起木板橋
取其閩南語音
而有了枋橋

在復育或搶救溼地的現在
板橋卻再也回不去
古早的那個時代
我家後面的公館溝
就只是條車來人往的馬路

如果台東人自己
都不站出來反核
那麼不用很久的以後
非核家園的那天到來
台東也就只會是一個回不去的過往

公館溝被掩蓋的時候
我沒還出生
核廢料還沒確定落腳處時
我正在這裡
但願這一次
還來得及做點什麼

2011年7月31日

壓抑的情感最是奔放

0 comments
感情的事
從來就不容置喙
只是這一段
從頭到尾
都在我眼裡

最初
希望你順其自然
擔憂那挑剔的性格
將錯失一段可能的發展
看見你開心
我為你高興

沒多久
生氣開始了
緊接著
傷心也流淚
儘管你回收了傲慢
卻也沒換來更多的互相

沒有人知道
這一段的最後
是繼續還是問句
只有那什麼都不知道的他
依舊生活
一如以往

最後
你作了一個壓抑的決定
然後苦於自己無法控制的心情
可是
這從來就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
都只能走一步是一步
直到闔上眼的那一天到來

2011年7月18日

嚴長壽

0 comments
雖然別人都稱他總裁
但他捨棄西裝一派悠閒
以為他高高在上
卻是那樣謙卑為懷
人講生意子難生
他竟當著大家的面
說著說著掉下了淚

他有資源
同時也有遠見
他所看見的未來
可以讓很多人都不一樣

掠奪者的悲哀在於
再多的資源也只能將孩子
送進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去
造就應該殊途
最後卻總是同歸的未來

創始國的悲哀在於
再多的努力也抵擋不了
政治力量的侵襲
個人可以抱頭痛哭從此退出
國家卻只能換個名字繼續下去

花東的悲哀在於
沒有通盤的發展計畫
卻只寄望一條蘇花高
來解決所有問題
而這裡是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

沒什麼華麗的言語
說的都是真實而已

2011年7月4日

傳統

0 comments
不知這是持續多久的傳統
每到月初的第一個星期一
全員廣場集合
唱國歌升國旗
點名後再解散

不知這個傳統建立的由來
但好不容易持續至今
理所當然得繼續下去
不然
還剩下什麼呢

然而
人之所以願意維持傳統
那是因為認同
否則
就只好點名算人頭充數

最終
在認同之前
終究還是得知道
傳統的由來
不是嗎

2011年6月28日

我家也有綠油情

0 comments
在文化中心聽李家同演講
或在鐵花村聽絲襪小姐唱歌
都有彷彿置身於台北
或終於可以慢活在台東的感覺

原來
在哪裡生活
並非快樂與否的關鍵
而是生活裡有些什麼
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快樂

或許
還是習慣了
離家的生活
只是少了等我吃飯的阿公
為我留菜的阿媽
晚餐後就只想昏迷的媽媽
還有大家吃飽了才回家的弟弟

或許
其實都是一樣
到處趴趴玩的阿媽
電視正精采就不想跟我多說的阿公
散不散步肚子都在變大的媽媽
每天一定CityVille的弟弟

姊姊
在離家的又一個月後
不那麼痛苦了
只是還想家

2011年6月26日

相信

0 comments
小時後
被教導要誠實不說謊
長大後
卻得接受造假不誠實

沒有的事就是沒有
什麼時候開始
不能大聲訴說
只能關門作假

什麼時候開始
人與人之間
不再信任
錄音筆隨行
才能明哲保身

人當然很容易就向下沉淪
也很容易就心灰意冷
只希望這一天
不會到來

2011年6月19日

舊愛還是最美

0 comments
舊愛非常情緒化
但至少知道孰輕孰重
所以到最後
還算累得有價值
還有休憩與共的感覺

舊愛裡也總有些
自以為是或喋喋不休的畫面
但至少謹守分際勇於負責
所以分開之後
被人惦記也惦記著人

不確定是不是每個舊愛都還是最美
只願現在的新歡
不那麼一無是處
等到哪天
新歡成了舊愛後
還可以偶爾緬懷

該自己的不會是別人
人如此
工作亦如此

2011年5月29日

板橋高中

0 comments
證雲最喜歡他的小學時光
我以為那是因為他的小學
全校大約六十人
充滿歡笑沒有壓力

但嘉祥也最喜歡他的小學時光
他的小學倒和我一樣
一班就已六十人
合作社擠都擠不進去

可我回想起我的小學時光
只想念坐在後頭的我
拉著前面男孩的連帽外套
讓他頻頻回頭陪我聊天的畫面

要說有無憂無慮的快樂
那該是我的高中時光

只要每天傍晚可以打網
人生就再沒其他奢求
最大的煩惱似乎是
只會打水不會換氣的游泳考試

想必是這樣的三年太過短暫
才會在畢業之後懷念不已
板中一直是我的驕傲
誰不知道我最愛板中呢

現在的板中
已不復見過往的校舍教室
未來的板中
甚至連校名都將再次更迭

當這65年的老學校
搖身一變新北一中後
對於逝去的童年
也只能不勝唏噓

2011年5月28日

翡翠水庫

0 comments
翡翠水庫是一座
除了供應民生用水外
沒有其他功能的水庫
非觀光性質卻具觀光效益

中美斷交那年動工
解嚴時啟用
是早年MIT的工程典範
全台第二大水庫
如今淤積量佔蓄水量的5.78%

不完全對外開放
入內者禁止飲食
所以在都是水的地方沒有水喝
也因此
翡翠水庫的水質
格外令人欽羨

任何一座水庫的誕生
都顯露水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任何一座水庫的死亡
都隱藏無法處置無可避免的生態浩劫

台灣四面環海
卻是世界上極為缺水的國家之一
缺水根因為何
不知節制而已



2011年5月16日

洗腦

2 comments
訓練是一連串洗腦的過程
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裡
換了屁股也換了腦袋
對背負斷代的汙名充滿無奈
對過勞死的新世代無限感慨

這樣一個類似媽媽般無聲無息的工作
得先有處處為家庭設想的媽媽才行
即便無人覺察欠缺感謝
依舊無怨無悔鞠躬盡瘁

畢竟
誰能想像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過去
也會有錢少事多沒有命的一天

2011年5月15日

無名小卒

0 comments
不知何時開始
因為事情的發生
早在我出生之前
並且延續至今

然而
處於這個環境的人類
渾然無所覺
甚至怡然自得

名字不再是唯一
身分取代了一切
姓氏加稱謂
才叫作人類
封建不封建
民主不民主
本質都沒變

管他頭銜多巨大冗長
不也是一介無名小卒

2011年5月14日

終身學習

0 comments
那記憶如此深刻
在研究所畢業之際
下定決心不再念書
並且深信這輩子再沒有人
可以逼迫我念書

然而
我卻因此有了改變
這一年多來
發現原來
讀書真的很趣味
在沒有任何人逼迫我的現在

那麼
我究竟因為考試或準備考試
而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領悟學習
其實是離開學校後才開始
是在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逼迫自己的時候
仍有繼續學習的欲望
並且為此付諸行動

2011年4月27日

好山好水好地方

1 comments
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能是任何人對台東的評價
只是這樣的好地方
當地人得外出求學工作

沒有發展就沒有工作機會
沒有工作機會就留不住人
那為何現正發展的建設
卻屢遭當地人的反彈呢

430南台灣廢核大遊行也是一樣
沒有核能難以支應現在電量
用了核能卻只換來風險社會
所以電不夠用事小
永續發展才是關鍵

現在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或許總是沒有什麼就沒有什麼
但至少還有好山好水
要是連好山好水都沒有
那就沒有所謂的好地方

2011年4月20日

台北人

0 comments
離開台北之後
才發現台北以外的地方
是如何看待台北來的人
抑或台北人自己
是如何看待同樣來自台北的人

也有著一點刻板印象
在所難免
諸如不會喝酒
沒離開過台北
沒來過這去過那
一定會回台北之類

我不很清楚
在台北工作的南澳同學延平學長
在苗栗工作的屏東同學太麻里學長
是想生根還是想回家
但這總歸是外地人的課題

就好比排灣族卻要推動客家文化
不想做不行
不會做也不行
只好走著走著
走到下一步

2011年4月12日

而立

0 comments
土生土長的台東人
大多有過這樣的一段經歷
十幾二十歲時
離家求學工作
等到了三十
骨子裡的思鄉情懷
便會自然地帶他們回家

而我
卻是在返鄉思潮最是濃厚的現在
離家出走
過起年輕時候嚮往的生活
才會如此深刻地感覺自己
老了

我真的想念遠方的家人
打小一塊長大的老朋友
如果不是身旁還有一個他
那鐵定得再哭上好幾回
所以
雖然有點久
但等我回家吧

2011年3月25日

光雨橋野飛宏

0 comments
楊小雨是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
現正使用中
SONY Cyber-shot DSC-W5
回想當初可是資訊展的新鮮貨
加買一張1G的記憶卡還得再付兩千
後來發現原配512MB就已足夠
難怪楊小雨的鏡頭壽命還有好幾百

楊小橋就沒那麼好運了
我的第一台mp3
錄過七星潭的海浪
台東好樂迪的歡唱
沒多長時間
到泰北之後
螢幕就失去控制
無力回天

楊小野是單車社社長為我精挑細選
再從雲林車上台北的第一台腳踏車
捷安特freeda plus白金
說真的楊小野沒什麼戰績
但卻是不折不扣地人在車在
政大板橋花蓮板橋台東

楊小飛可就了不起了
今天頭一天上路
就在高速公路飛翔
來回已經200公里
我的第一台轎車
TOYOTA 小丫紫

楊小宏是我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顧名思義
就是不需要智慧就能使用的手機
HTC Desire白
除了是宏達電之外
也是楊阿弟大手筆贈送的生日禮物

至於楊小光
那就是我啦

2011年3月19日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0 comments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
是一個夢想實踐的開始
先這樣就這樣
接下來
絕不只這樣

總有一天
我們要把這個聲音
帶到國家音樂廳去
再有一天
我們要把所有人
帶回原鄉部落去

就好像這結合了
電影音樂劇場元素般
不同族群間
也擦撞出朵朵火花
激碰中
嘻笑怒罵歡笑淚水
很久之後
終於敞開心房了
彼此

牛背上的小孩
總算能終日赤足腰繫彎刀
在牛背上
不只緬懷青春
而是逐夢之路
不再遙遙無期

2011年3月17日

好朋友

0 comments
我死すとも  いいとも
可解讀為吾之一死亦有益也
也可解讀為
就算我死了
你還有好朋友在身邊也就足夠了

即將離開就在身邊的朋友
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回到相遇的最初
天空藍的衣服
沒有什麼特別回憶
只是十五年後都還記得
那又笑又淚的我們

我們的身邊
不乏來來去去的朋友
不同階段不同環境
有些持續有些離去
然而
始終在我們身邊的
也都還是彼此

所以
沒帶相機的失誤
就是少了一張
我們的合照

我想
土地的力量之所以強烈
是因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
而我這麼愛板橋
那是因為有妳們

2011年3月15日

李家同

0 comments
其實我倒不認為他又失言
只是難免因為這些過激的字眼
而忽略其言下之意
特別是這樣的事情
並非貴在開始
而更重於持續
這興許是他想琢磨之處

如果志願服務的最終
只是打開自己的眼界
擁有不同生命經驗的話
那麼接受服務的人
究竟得到些什麼

不是單純地只要做就對了
是要繼續做才對
就近才有持之以恆的可能
是事實也是現實

所以
不是國際志工或山區服務真的一無是處
只是伴隨服務而來的反思有其必要之處

2011年3月13日

三貂嶺站

0 comments
鐵道旅行‧幸福100
是繼微笑台灣319鄉
另一個蓋章的樂趣
在媽媽眼裡
這種屬於浪漫的無聊行徑
似乎理所當然該以火車完成

然而三貂嶺站卻是個
坐火車還容易到達些的地方

這是一個沒有公路的所在
徒步還漫步總之就是走路
機車或可停在人家院前
沿著鐵軌過橋
再經過幾戶人間
順著小路走到岔點
鑽進地下道再出來
回頭望
鐵道在此分道揚鑣
來時路往平溪
另一條去宜蘭

眼前總算有個房子
若不是月台在側
還真不肯定這是民家還是車站
順著矮房拐了個彎
斗大的三貂嶺站躍然眼前
所以說坐火車到站下車
還真是容易呢

2011年3月11日

金榜題名

0 comments
終於寫了篇3500字左右的上榜心得
在批踢踢的國考板
但那充其量只是考試的準備過程
真正的心情
該是我在國家考場的榜單前
看到榜上有名時
那忍不住掉下的眼淚
該是那讓人分不清
是上榜還落榜的難以言喻

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
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公職考試這條路
一直就在要與不要之間
來去奔走
或許始終就都在這條路上吧
只是早先不要
之後想要罷了

想要就能得到
或努力就有回報時
不應該只是欣喜
更多的該是感恩
不管走在哪條路上
我都記得心底那份深刻的感謝
感謝那些與己同行之人
感謝我所經歷的一切

2011年2月25日

2011台灣燈會在苗栗

0 comments
以為竹南在新竹的人還真不少
所以2011台灣燈會在苗栗
讓人一個頭好幾個大
光解釋竹南不在新竹在苗栗就夠了

上次看燈會不知是龍年馬年
只記得中正紀念堂廣場裡
矗立直指天際的蟠龍
倒算回去的話
那年我總歸是個小孩

現在想來
除了那座龍燈
沒什麼其他印象
或許白天被帶去看燈
也是還記得這龍的原因

夜晚的燈會
原來如此眼花撩亂
這還是頭一遭領教
難怪人潮源源不絕

主燈玉兔呈祥
是促成板橋的玉如與竹南的嘉祥
一同逛燈會的契機
在遙遠的蟠龍之後





2011年2月17日

天下父母心

0 comments
女兒有了男友後
不敢讓積極物色相親對象的媽媽
知道有這個比她小幾歲的男友存在
因為不確定媽媽會有什麼反應
孤單一人時
媽媽煩惱她嫁不出去
有了男友後
媽媽煩惱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可以嫁出去

兒子與女友分手後
用自己的方式療傷
不太常回家
也不怎麼主動述說自己的現在
女友還在時
媽媽總想他們什麼時候結婚
兩人分手後
媽媽擔心那什麼都不跟她說的兒子現況

女兒在準備考試時
媽媽默默祈禱金榜題名
等待漫長的放榜時
媽媽開始擔心女兒的下一步
不知道她該何去何從

兒子在找到工作前
媽媽滿心期待他回家裡住
但想換工作走闖夢想的兒子
不能讓家裡太早知道他的計畫
以免徒增父母的煩惱

不只一個媽媽說過
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其實父母的子女
也未必都好過

退一步海闊天空
對父母而言
實在太困難
那子女只好
忍一時風平浪靜

2011年2月8日

米其林台灣

0 comments
應該是因為春節進香的人潮眾多
某年開始府中路封街
廟口搭起舞台
慈惠宮到接雲寺間佈滿攤位
人潮愈來愈多

白天分不清來者何人
踏不進廟門的板橋人
有朋自遠方來的旅人
夜幕低垂後都是鄰人
扶老攜幼或坐或站
舞棍阿伯司馬玉嬌
披著新北市外衣的北台名鎮
古老又新生

新板特區高樓林立
花園廟宇鬧中取靜
揉合現代與傳統
復古及時尚
這就是台灣
米其林指南
線上預購中

2011年2月3日

台鐵行李房

0 comments
《失物招領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早已忘了
還留下的
除了書名
便是那失物招領處裡
林林總總被人遺忘的物品

這麼多年後
單憑著失物招領處這五個字
只能喚起那些別人忘了且不屬於我的記憶
大概是在閱讀這本書的當下
對於被遺留的東西感到太過不可思議吧

就是還記得失物招領處裡
那過了多少年都沒人領取的東西
才讓我不顧一切
在竹南車站追尋已離我遠去的杯子

那只是一個每天早上都被我帶去買早餐店奶茶的樂扣杯
用白底帶有手繪風卡通圖案的杯袋裝著
裡頭還有我在板橋車站星巴克買的經典巧克力
熱騰騰的
安穩穩地放在位置前面的網袋裡
隨我一同到了竹南
然後再離我而去

追著這麼一個普通的杯子
親切的台鐵人員也忍不住驚訝
尤其在人擠人的車廂裡
列車長想抽身探尋都不容易

不知是怎樣的勞師動眾
只聽到火車已到苗栗
所以要豐原站協尋
什麼資訊都沒留
只要我半小時後再去電

或許是人太多
沒多餘的空間頻繁地清除垃圾
也或許是環保杯發揮功效
延緩被丟棄的時間
裝著巧克力的樂扣連同袋子
原封不動地重回竹南
在隔天

看到台鐵行李房裡的其他失物
還有兩把雨傘
一台腳踏車
果然
失物招領處裡的東西
真讓人印象深刻

2011年1月31日

0 comments
媽媽喊痛的那幾天
我其實無法體會她的苦楚
不只是對於痛的描述不夠精確
即使敘述完整正確無誤
沒痛過也難以想像

就好像陽明山摔車鎖骨動刀後
從手術房推出來的表情
不知道到底有多痛
但那需要用力吸氣才彷彿能減緩疼痛的神情
也難以忘懷

如果痛可以被計算
那阿公五分鐘內按了不只一次的嗎啡
應該是希望
嗎啡不要停
疼痛不持續

骨折或脫臼
刀傷個不知道幾倍
究竟是什麼感覺真的很難懂
難怪各種語言關於痛的詞彙
就只是痛
也只能是痛

心血來潮地認真思索了很久
才終於找到最接近左肩疼痛的敘述
類似酸痛貼布的灼熱
想擺脫卻撕不掉
當真貼上貼布後
就得開始懷疑自己真要被燙傷了

2011年1月23日

陳建年

0 comments
最後一首歌
連陳建年自己
都不知道要介紹什麼
想當然爾
就是他不知道唱了多少次的海洋

319鄉微笑台灣已經十年了
華山文化園區的草地上
不畏寒冷的人群比比皆是
就好像2007年初秋在福隆海水浴場的那次
雨中也要聽歌的堅持

當陳建年不知道要怎麼介紹海洋時
我想起2006年第一次去蘭嶼巧遇他的情形
對於三個跑去東清派出所借廁所的女生
他還有空閒聊幾句並大方贈送親筆繪製的圖卡

當陳建年不知道要怎麼介紹海洋時
我想起2005年夏天
泰國南方一個和蘭嶼一樣大的島
Koh Lanta蘭塔島

海洋早已超過十年
還需要說什麼
不唱都不行
只能唱了

2011年1月18日

雙手萬能

0 comments
一覺睡醒後
發現慣用的右手舉不起來
是個徵兆
但她以為只是肩膀的老毛病發作
一如以往

在止痛針消炎藥都無效後
整骨的師父懷疑可能脫臼了
但X光片除了顯而易見的鈣化外
沒有脫臼的跡象
一次的震波碎石當然沒能打擊鈣化
卻足以讓她疼痛萬分
國術館老仙說這是翻骨
橋了一次兩次卻撐不到第三次
院長說鈣化要靠打針和運動讓它自行吸收
最後的最後才是開刀取出

不知道是這個環節裡的哪一段發生功效
又或者其實是人體的自動修復能力
但至少第五天後
她終於可以使用右手
靠自己的力量穿脫衣服

我只清楚地記得
穿衣服一定要先套進不能動的那隻手
那麼伸縮自如的另一隻手
才能在欠缺輔助的情形下鑽進袖子裡

吃飯還可以用左手拿著湯匙
雖然我總笑她左手使筷子也不比右手差
但看著她吃飯的模樣
實在不比以往痛快

似乎欠缺一隻手
一天的時間便很漫長
不能煮飯不用洗碗
沒手邊拿蓮蓬頭邊洗澡
當皇太后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2011年1月9日

苗栗那麼大

0 comments
從竹南開始
往頭份切入台三線
快到三灣市區前
路旁一棵樟樹公
不知在那矗立了幾冬

隨後
台三線蜿蜒曲折開高走低
午後和煦的陽光
清清爽爽地迎面而來
前方的路不自覺昏眩

海拔在三百到七百公尺間的獅潭
老街般的市區也得上下起伏
地勢高低注定草莓霜凍的滋味
即使大湖草莓一向著名
但獅潭草莓絕對不惶多讓

拐進苗62後一路爬坡到天然居
太陽還掛在山腰
氣溫已然七度
滑溜溜的泰安溫泉
暖呼呼地正是時候
電視裡有101的煙火奔放
民宿外也有著百年的欣喜到來

從大湖走130縣道
好似翻座山般
經過薑麻園最高點的聖衡宮後
一路向下
正在開發的黃土山坡地
無葉的參天老樹引人注目
阿伯說那是棵樟樹

沒下雨的勝興車站
滿滿人潮不稀奇
但沒下雨的勝興車站
處處賊風和一年前又濕又冷的回憶有得比

夕陽餘暉打在北斷橋身
紅通通一片
耀眼奪目
橋斷了
不再跨越龍騰溪
依舊是台灣鐵道藝術的極品

將暮未暮之際
故意繞道苗51
如入無人之境般
那無法言喻的詭譎
讓我想起不久前
火炎山發現的野生石虎

在關了車燈就伸手不見五指的130縣道
心愛的歐兜邁正走闖著青春探險
岔入120後
少了天上的星光
倒能遠眺底下的閃爍
夜晚的通霄正通宵

黃家古厝前
幾片油菜花黃黃綠綠
小黃人兒奮力一跳
成了鄉間小路的趣味
搖曳的波斯菊
不禁笑得花枝亂顫

隱密的通霄神社
傾頹的日式建築
伴隨著古蹟重生
時空交錯於此
既現代又復古

海線的木造車站
小小的
慢慢的
靜靜的
有那麼一兩個人
不疾不徐候著
那手寫的火車時刻表上的列車到來

濱著海迎著風
機車騎上沙灘收曝曬的漁網
留下淺淺的胎紋生活的痕跡
白沙屯拱天宮的媽祖婆
不僅鎮守這片海域
也保佑這裡的人民

後龍的好望角
風大站不住腳
頭頂的巨大風車
快速盤旋就要起飛
台一線繞個彎進西湖
看見五龍宮的媽祖石雕
再回到後龍小吃店
紅燒肉酥嫩
頭家品時論事更經典

夜色終暗
將軍鮮乳早已收工
看見台13上玉兔呈祥的花燈路線
就知道我們回到竹南了